春秋时期,晏子曾对齐景公说道:“那三位勇士必须尽早除掉,否则他们日后必定会对国家造成重大威胁。”齐景公点了点头,随即又皱起了眉头,似乎有所犹豫:“有道理配资网app,但是……”他想说的到底是什么呢?齐景公的顾虑是什么呢?
这三位勇士可不是简单人物,他们都身怀绝技,是齐景公麾下的得力干将。公孙接,一位力大无穷的壮汉,能空手捉野猪,与猛虎搏斗;田开疆,战场上英勇无畏,屡次打退敌军,立下赫赫战功;古冶子,更是传为佳话,一剑逆流百步,顺流九里,杀死巨鼋,堪称神勇。如此英雄豪杰,理应是国家的骄傲和福气。然而,尽管他们勇冠三军,这些人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——他们并不把晏子放在眼里,这使得晏子心生不满,最终产生了排除他们的想法。
晏子在齐景公面前直言不讳:“这三人虽勇,但缺乏礼数,难以信任。若国家有难,他们的勇猛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?不如趁早除掉,免得日后为国家带来灾难。”乍一听,年轻时的我可能会觉得晏子说得有道理,但现在再读这段话,我不禁感到这对勇士的评价有些过于苛刻了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侮辱。齐景公的反应也让人深思,他说:“这三位英雄威猛至极,若要杀掉其中一人,恐怕都不容易,何况要一起杀掉三个人?”
展开剩余77%齐景公的顾虑显而易见:即使能除掉其中一位,剩下的两位也必定会保持高度警觉,甚至可能反击。若没有万全的策划,贸然行动必定引火烧身。面对这种局面,齐景公并未轻易作出决定。晏子见状,心里可能早就盘算着如何巧妙除掉这三人。
不得不说,晏子在政治上的手段非常高明,他不仅能在齐国历经三任君主,50多年如履薄冰的官场中生存下来,而且凭借自己对局势的精准判断,屡屡为自己赢得了位置和权力。阳谋、阴谋,他的运筹帷幄可谓一把好手。
终于,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,齐景公召见了这三位勇士,并让人端来两个珍贵的桃子,告诉他们这是外国使者进贡来的,虽说只有两个,但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功劳来决定是否配得上其中一个。桃子虽小,却成为了这三位勇士面临的“大考”。
此时,三位勇士的反应也颇为引人深思。公孙接率先发话:“我力大无比,空手抓野猪,与猛虎搏斗,凭我的功劳,应该能配得上一个桃子吧?”他满怀信心地伸手拿了一个桃子。
田开疆见桃子只剩一个,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屡次带兵打退敌军,立下赫赫战功,难道我的功劳不该得到回报吗?”他也迅速拿起了最后一个桃子。
然而,古冶子却愤怒了,他看着空空如也的桌面,心中充满了愤懑:“我曾救过国君一命,曾在黄河之畔独自与巨鼋搏斗,最终将其击杀,救出主公。凭我如此巨大的功劳,今天竟然连一个桃子都不配得上?”他气愤之下拔剑而起,怒声道:“你们若不给我桃子,今天必定有人付出代价!”
公孙接与田开疆听罢,顿时感到极大的羞愧。二人自知无法与古冶子相比,竟觉得自己争夺桃子的行为极为可笑,羞愧难当,纷纷将桃子放回,且拔剑自刎。古冶子看到这一幕,心中更为愧疚:“我因一番口舌之争,导致两位英雄自尽,而自己还活着,这简直是没有仁义;为了一个桃子而争斗,实在是太无耻;我若不自杀,岂不是羞愧不已?”说罢,他也拔剑自尽。
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二桃杀三士”,一场阳谋背后暗藏的阴谋。晏子通过如此巧妙的手段,借助两个桃子的纷争,轻易地除去了三位勇士。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完美的阳谋,但若细细推敲,晏子的谋略之中,隐藏着深深的私怨和算计。
回头再看,这个“阳谋”是否真是无法破解呢?其实,若三位勇士心胸宽广,互相谦让,或者直接分掉那两个桃子,局面完全可以化解。而之所以无法破解,正是因为这些勇士存在着某些致命的弱点:他们好胜心强,勇而无谋,且对自己的荣誉感过于敏感。
那么,晏子真的有足够的理由除掉这三位勇士吗?如果我们仔细分析,他们并没有犯下重罪。公孙接屡次在战场上杀敌保家卫国;田开疆屡次立下战功;古冶子更是在关键时刻救过国君的性命。三人忠诚勇敢,至少在国家危难之时,他们是值得信任的战士。晏子之所以要除掉他们,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无意中触犯了他的尊严,让他觉得自己被轻视。所以,晏子提出了这场“二桃杀三士”的计策,借此去除他们。
从这段历史中,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:政治斗争中,阳谋可以成功,但若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对手的弱点,就难以施展。而阴谋背后,则是更复杂的权力斗争。懂得如何运用阳谋立身,也懂得如何防范阴谋的陷阱,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。
你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交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